华中师范大学2024年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取得显著成效
华中师范大学2024年全面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,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。通过聚焦人工智能教育、光化学、绿色农药、电子信息、磷化工、新材料、生物技术、生态环保、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,通过一系列有力措施,学校不仅营造了浓厚的科技成果转化氛围,同时实现了成果转化收益新高,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。
一、师生热情高涨,成果转化氛围浓厚
2024年,华中师范大学师生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的热情空前高涨。全年新增专利授权和软著登记近500件,其中发明专利占比超过50%,为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。同时,师生咨询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的人数明显增多,校内外机构、人员对接科技成果转化的活动数量也显著增长,形成了良好的成果转化氛围。
二、制度体系优化,激发转化动力
为了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,学校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创新性的制度措施,制定了《华中师范大学职务科技成果披露办法(试行)》,明确了科研人员的职务科技成果权属,强化了知识产权保护意识。同时,修订了《华中师范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办法》,规范了科技成果转化流程,并调整了收益分配机制,转化收益按70%-99%“阶梯式”奖励给完成人团队,极大地激发了科研人员的转化动力。
三、服务效能提升,促进成果落地
学校积极推进专利开放许可工作,遴选了140件优质专利用于开放许可,数量较上年增长超过30%。同时,中心深入教学科研单位宣贯最新政策,全年组织多场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培训、推介活动,并编制了《华中师范大学应用成果选编(2024版)》,详尽展示了学校的科技成果和技术转移体系。此外,中心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大力推广学校科技成果,进一步扩大了学校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知名度。
四、搭建合作桥梁,拓展转化空间
为构建高效的技术转移桥梁,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,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秉持“走出去、请进来、集中对接”的工作方针,全年主办和参与了40场供需集中对接活动,吸引了超过950人次的专业人士和超100家的主管部门及企事业单位参与。这些活动显著促进了学校与政府机构、投资机构及产业界的深度交流与合作,加速了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。
五、成果转化显著,经济效益凸显
2024年,学校全年新增立项社会服务类项目超200项,立项金额超1.4亿元,到账金额超6000万元。其中,专利转化合同11项,转化专利近70件次,合同金额超1600万元,到账金额超600万元,较2023年大幅增长82.77%,实现了成果转化收益的新高。这些成果不仅为学校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,也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。
六、展望未来,持续深化转化工作
展望未来,学校将继续加强信息化建设,提高专业服务能力,加强知识产权运营和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建设,深化与政府机构、龙头企业、孵化机构、中介机构及科技投融资平台的对接与合作,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贡献更多“华师智慧”和“华师力量”。